春季开学健康提醒
春季即将开学,天气将逐渐转暖,易于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各类传染病和流行病进入高发期。寒假期间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生活作息不规律、使用电子产品过度、过度饮食、缺乏锻炼的情况,导致学生视力、体重、免疫力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发病风险也随之增加。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极易受到这些疾病的侵袭,进而影响师生的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为保障师生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健康提醒如下。
学校 提前做好校园卫生清洁,进行全面的预防性消毒。开学前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区域,尤其是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开学前要进行环境整治和预防性卫生消毒。 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异常症状的学生,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处置。 关注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学校食堂保持卫生整洁,餐厨具规范消毒,确保食材新鲜、加工规范,教育学生不吃生冷、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开学前要对饮用水管网进行检查维护,释放沉积旧水,对直饮水等设备进行维护并按要求进行消毒。 开学前对卫生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对洗手池、水龙头、马桶等卫生设施进行清洁和维护,对通风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转。对教室灯具、桌椅进行检查和维护,减少灯光异常对学生视力的影响,调整与学生身高不匹配的桌椅,降低学生因坐姿不端正发生脊柱侧弯的风险。 通过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建议学校及托幼机构通过形式多样宣教途径,提供丰富的健康信息,如传染病防控、饮食禁忌、运动指南、心理健康支持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师生家长通过深入地了解相关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鼓励师生接种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提高群体免疫力。 家长 与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学习、娱乐和休息,确保孩子能早睡早起,顺利适应开学后的生活节奏。监督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初中生达到9小时,高中生达到8小时。 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注重营养均衡,合理搭配荤素,避免过于油腻、过于辛辣引起肠胃不适。教育孩子不购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变化,帮助孩子缓解开学前的紧张与焦虑情绪。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增强亲子关系。 关注孩子健康状况,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如诊断为传染病应按照医嘱进行隔离治疗,病愈且已过传染期后返校复课。 学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定期清洁消毒。在公共场所注意保持社交距离,咳嗽、喷嚏应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 规律生活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进入春季,天气逐渐变暖,日间温差较大,注意早晚适时增减衣物。 合理膳食,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暴饮暴食,尽量不要在卫生状况欠佳的餐馆、小吃摊就餐。 注意用眼习惯,预防近视。正确的读写姿势: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原则,即眼睛离书本约33厘米,胸口离桌沿约10厘米,手指距离笔尖约3厘米。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保持适当户外活动,避免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学习。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报告,并就医治疗。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保护眼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