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
我院近年来发表论文360余篇,其中SCI8篇,中国科技核心期刊50余篇。获得安康市优秀论文30余篇。
1.CD133、CD34、DOG-1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期刊论文] 陈双江 舒俊伟 杜嘉原 汪富涛 成勇 徐冰 李娜 樊林
摘要:目的 探讨与胃肠间质瘤诊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CD133、CD34、DOG-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病理切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法对CD133、CD34、DOG-1的含量进行染色检测并分析.结果 CD133阳性表达率在年龄因素中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阳性表达率在风险分级以及肿瘤直径因素中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OG-1阳性表达率在性别、肿瘤部位以及肿瘤浸润程度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33、CD34、DOG-1均高表达于胃肠间质瘤组织中,其中DOG-1的阳性表达率最高,并且三者可能存在协同刺激作用,共同促进了胃肠间质瘤的发生发展.
[期刊论文] 李蒙 马洁 杜粉静 施齐芳 李武平 孙会会 惠蓉 张艳 张华丽 龙俊宏 张金惠 段蔚琨
- 《中国糖尿病杂志》CSTPCD 北大核心 - 2019年10期
摘要:目的 调查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的发生情况,为完善相应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参考国内外文献,自行设计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调查问卷,采取微信问卷星方式对西安市1087名护士进行在线调查.结果 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发生率为21.80%(237/1087).胰岛素注射后回套针帽引起胰岛素注射针刺伤的发生率为52.74%(125/237).发生针刺伤后每次上报医院管理部门的人数占26.16%(62/237).结论 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发生针刺伤的主要环节是在胰岛素注射后回套针帽时,针刺伤发生后上报率较低,应加强胰岛素注射技术及针刺伤上报管理的相关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升管理效果,加强针刺伤发生环节的安全防护.
3. 手术前后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CSTPCD - 2018年1期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前后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1~2015-01我院诊治的NSCLC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手术前后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ORR及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后联合化疗可有效提高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生存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加强药物疗法联合鼻内镜手术综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强药物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情况、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以及躯体症状、精神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1.3±0.3)分、(2.1±0.7)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8、TNF-α水平分别为(191.2±70.2)μg/L、(34.2±13.1)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6±82.5)μg/L、(40.5±11.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症状及精神功能评分分别为(3.5±1.4)分、(2.2±1.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9±3.1)分、(9.8±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加强药物疗法联合鼻内镜手术综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炎症反应,同时显著改善其躯体症状及精神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玉液汤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其与IL-6、VEGF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玉液汤+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2组视力、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等;应用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IL-6、VEGF含量表达情况。结果:2组经不同方法治疗4周后视力、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玉液汤口服治疗与对照组比较,IL-6、VEGF的血清含量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玉液汤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以有效提高视力、改善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调节IL-6和VEGF可能是玉液汤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点。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以采用传统椎间融合器+锁定钛板治疗的32例患者为传统组,以采用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8例为Zero-P组.两组患者均经过术后随访,观察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脊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变化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Zero-P组和传统组的VAS评分、NDI、JOA评分、Cobb角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NDI、JOA评分及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好转(P均<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末次随访时Zero-P组有3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10.71%),传统组10例出现异位骨化(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与传统方法临床疗效相当,但异位骨化率较传统方法降低.
颈椎病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 椎间融合器+锁定钛板 异位骨化
[期刊论文] 周高东 邬振国 牛明华 杨莉萍 张攸君 陈永永 黄咪 陈雪梅
摘要:目的 探讨胃息肉患者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安康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268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息肉发病原因中,与长期胃肠蠕动功能差有关者有68例,消化功能不良者36例,HP感染76例,胃部炎症等88例密切相关.129例胃息肉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行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67例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72例上腹饥饿痛或餐后痛,恶心,呕吐,胃灼热等症状.结论 胃息肉内镜下切除安全有效.炎性小息肉及增生性息肉可能与HP感染有关.
2015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60岁以上男性结直肠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组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学指标及术后性功能、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排便及性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腹腔镜手术重视神经保护,对男性的术后性功能、排尿和勃起功能有明显的好处,能够保证高龄男性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排便及性生活质量,且术中出血最少,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大大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STPCD CA - 2014年22期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闭合性腹部损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85例,将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未发现严重休克、B超显示腹腔积液<1000 mL以及可以耐受CO2气腹和全麻者纳入腹腔镜组(45例),其余患者纳入开腹组(40例),比较2组术前病情、腹腔探查结果和处理方法、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以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 VAS)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术前病情较为平稳,而开腹组病情相对严重。腹腔镜组以Ⅰ~Ⅱ度肝脾破裂、肠系膜/大网膜挫伤合并血肿、腹膜后血肿居多;开腹组以Ⅲ~Ⅳ度肝脾破裂以及空腔脏器破裂最多。腹腔镜组有2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均预后良好;开腹组中有6例患者在开腹后发现应用腹腔镜探查术即可以明确诊断并实施治疗。腹腔镜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均<0.01),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均<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6,12,24,48 h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均<0.01)。结论腹腔镜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严格掌握相关适应证和禁忌证,有针对性地选择病例,并在必要时及时中转开腹手术,以获得最佳诊疗效果。
摘要: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骨科住院手术的100例骨科病患,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15.5~81.1岁。100例患者均为急性创伤有手术指征,在入院1周内进行手术治疗。也排除了严重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损害、严重消化性溃疡、严重血液学异常、镇痛药诱发哮喘病发作、阿司匹林哮喘病患、非甾体类抗感染、妊娠晚期与哺乳期病患[1]。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疼痛评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